1、 关注植物状态患儿
儿童患脑炎、脑膜炎、急性中毒性脑病、神经系统慢病毒感染、急性脑损伤( 溺水、窒息、中毒、交通事故、脑部肿瘤、脑血管畸形、运动损伤)等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及急救水平的提高,使不同原因导致的重症患儿生命得以挽救,但伴随而来的是中、重度的残疾患儿增多,其中处于儿童持续植物状态(俗称“植物人”)的不在少数。
2、 什么是植物状态?
意识有两个维度:意识水平和意识内容。前者由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支持,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维持觉醒状态,这方面典型的意识障碍轻如嗜睡、重如昏迷。意识内容由脑皮质及皮质下结构支持,包括各种高级皮层功能如注意力、意向、记忆、感觉、知觉、情绪、情感等。
一般来说,植物人都是意识障碍患者。就是说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当一个人脑部受伤后,大脑中的一些结构或连接可能会受到损伤,无法对自身和外界环境有认知,就会出现意识障碍。
中国南京标准:2011年修订版
1. 认知功能丧失,无意识活动,不能执行指令;
2. 能自动睁眼或刺激下睁眼;
3. 有睡眠-觉醒周期;
4. 有“无目的性”的眼球跟踪活动;
5. 不能理解和表达语言;
6. 保持自主呼吸和血压;
7. 丘脑下部及脑干功能基本保存。
3、常见意识障碍鉴别:
昏迷(coma),既无觉醒,也没有对自己和周围世界感知;
植物状态/无反应觉醒综合征(VS/UWS),有睡眠-觉醒周期,但完全缺乏对自身和环境的觉知;
最小意识状态/微意识状态(MCS),有微弱但确定的行为证据。
闭锁综合征(LIS),不属于意识障碍,可以理解成意识完整的“植物人”。患者意识清晰,但脑干受损,造成四肢瘫痪、无法运动与讲话,仅能凭借眼球垂直运动和眨眼与外界交流。闭锁综合征患者外在表现与意识障碍极其相似,误诊比例5-10%。
4、植物状态患儿可以去哪里?
由于儿童植物人患者具有特殊性,临床上常用的神经系统检查及先进的影像学检查难以对他们作出全面的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可能因误诊误判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终止患者的生命。当患儿的生命体征在重症病房得到稳定并且实现自主呼吸后,通常可转入儿童康复治疗中心。因为在精准的诊断下,进行恰当的促醒、康复和护理对于提高患者觉醒和恢复意识至关重要。
5、如何促进他们更好的恢复?
方法:
---尽早实施康复干预;
---规范地实施24小时多学科护理计划;
---专业的并发症管理(如避免感染,褥疮等);
---恰当的治疗方法……
无论是外伤或者非外伤所致昏迷,1个月时间是促醒的黄金时间,3个月为治疗与康复的关键期。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童重症康复医学科加强并发展了植物状态患儿早期康复工作,是重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及康复最理想场所,是我省康复专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重症康复学科发展及学科地位得到广大群众及同行的高度认可,于河南省内率先建立儿童神经电生理中心,充分利用神经电生理技术指导康复,做到精准康复,已经帮助许多植物状态儿童恢复意识,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家庭。
(供稿: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童康复医学科 霍艳飞)